手机版

【乡愁印记 村史村事】瓮安高枧村,山高水更长

时间:2025-04-25 01:55:00

瓮安县中坪镇高枧村地处镇东部,辖32个村民组,S30江黔高速、G354国道穿境而过,多条村道沿G354国道呈放射状延伸至各村寨,交通便利。海拔最低930米,最高1382米。

“高”通常指地势较高或位置突出的地形。由于坐落在较高的山地,高枧村的“高”字体现其地理特征。“枧”在汉语中多指引水的竹木管道或渡槽,尤其在南方山区,这种设施常用于引水灌溉或供村民生活使用。因此,“高枧”指村庄附近曾有架设在高处的引水设施发展而得名,这一名称反映了当地先民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的智慧。

高枧村水资源丰富,有1条河流、2座水库和1个水电站,水域面积169.8亩。

高枧河源于牛坡四轮坡,自西向东流经高枧、太文、鱼河3地,注入岩根河的杜仲河段,河长10.2千米,流域面积42.5平方千米,自然落差311米,多年平均流量0.66立方米/秒,水能储量0.101万千瓦,主要支流有五道河。

高枧村牛坡水库海拔1193米,建于1976年,1978年竣工。积雨面积1.30平方千米,库容量6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50亩。均质土坝,坝长270米,宽5米,高15米。岸边溢洪道长60米,宽8.5米,最大泄洪量1.76立方米/秒。

高枧村芦塘水库海拔1135.5米,建于1964年,1965年竣工。积雨面积1.45平方千米,灌溉面积500亩,总库容量55.4万立方米。均质土坝,长110米,宽4.5米,高17.5米。岸边溢洪道正槽式结构,长40米,宽5米,最大泄洪量1.20立方米/秒。

陡水滩水电站位于原高枧乡(2013年划归中坪镇管辖),站址建在高枧河的陡水滩得名。1980年7月,由高枧公社组织修建,投资14.73万元,装机1×100千瓦,1981年3月建成投产。由高枧公社管理到1990年,累计完成用电量94.21万度,销售收入14.73万元,为高枧公社所有。1982年6月,落实电力管理责任制,定为年度发电量8万度,收入1.2万元,除职工工资外,上缴纯利润0.78万元。

1958年,县教育局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指示,在玉山区开办一所农业中学。办学场址选取在岩坑与高枧交界地段的腊头大坡上,校名全称为“瓮安县高枧初级农业中学”,当地人习惯称“腊头农中”。学校在腊头大坡上办学约一年,于1959年迁到玉山中火鸡笼场,更名玉山农中。

高枧小学是隶属于中坪镇的一所村级小学,创办于1950年,历史悠久,校园占地面积5881平方米,有较完善的办学条件。学校曾是原高枧乡一所独立的中心完全小学,附设的初中班于2002年撤并到鱼河中学,经过两次区域划分,于2013年划归中坪镇管辖。学校现附设有村级幼儿园1所,六年制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260余人,开设大、小两个教学班;全校在职教师13人,其中一级教师10人。先后荣获“瓮安县素质测试村级学校三等奖”“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

近年来,高枧村依托烤烟、油菜、茶叶、水果、辣椒、太子参等特色种植产业和猪、牛等养殖项目,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不断夯实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基础,多渠道助民增收,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编辑 孟祥可

二审 虞思滔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