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及时足额发放,发放的周期为一个月。如果超过一个月未发放,劳动者可以以未及时发放为由提起仲裁并主张经济赔偿金。因此, 延发工资一个月后可以提起劳动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申请仲裁,不受上述时效期间的限制。此外,如果用
离职证明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劳动合同期限: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的起始日期至终止日期。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具体日期应当明确标注劳动者离职的日期。工作岗位: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担任的具体职位或工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数。这些内容是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和条件如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双方可以直接通过协商,达成签订长期合同的共识。这种方式下,合同的期限、内容等条款均由双方共同商议确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
离职金的数额因具体情况而异,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工作年限:离职补偿金通常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水平: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标准还包括劳动者的月工资水平。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
社保包含的五种保险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这是为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15年后提供的养老金,确保老年时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保险:用于报销参保人在门诊、住院等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工伤保险:为劳动者在因公受伤或患职业病期间提供医疗费用、康复费用、停工工资及伤残补偿。失业保险:在劳动者非因
职工 劳动法是 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体来说,劳动法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劳动就业法:规定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就业程序等。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
工资是指 劳动者付出劳动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这一定义包含了几个关键要素:支付者:工资由用人单位或法定用人单位支付。收入者:工资的接受者是劳动者。形式:工资以货币形式支付,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依据:工资的支付依据可以是共同协议、国家法律或条例,并且通过书面或
离职赔偿金的支付时间主要 取决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协商或法律程序。以下是相关法律规定及支付时间:协商解除离职赔偿金一般是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的,可以是解除劳动合同当天,也可以是一人合理的时间。法律程序若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或投诉。劳动仲裁案件从审理开始约需45
公司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这是公司最重要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公司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这些规范在市场主体的活动中相互交融,对法律起着较好的补充作用。诚实守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诚实守信,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逆向派遣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被派遣到用工单位,而不是直接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工形式。这种用工模式存在以下原因和目的:满足用工单位需求逆向派遣是为了满足用工单位对于灵活用工的需求。用工单位可以通过逆向派遣的方式,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员工队伍,提高用工效率。规避法律责任一些用人单位通过逆向派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