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水蜜桃为何能卖88元?记者到上海这个果园一探究竟……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7:53:00 ![]() ![]() 在上海青浦的哈玛匠果园,一颗水蜜桃卖88元,诸多商超还一桃难求,成为名副其实的“期货”。 两年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曾采访过这个果园。当时,哈玛匠果园准备进一步打响品牌,将上海桃子卖到长三角、卖到全国。 如今,记者再次探访哈玛匠果园,发现88元一颗的高价桃仍供不应求,仅供应上海地区都不够。同时,哈玛匠果园的理事黄伟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桃子种植的上海模式推广到浙江、安徽等全国23个省市地区。 记者观察到,当传统桃种植还困于采摘周期仅20天的瓶颈中时,哈玛匠果园已悄然完成从“田间实验室”到“产业路由器”的蜕变——这里不仅种出高品质的专利水蜜桃,在上海农科院支持下,更以科技创新为支点,将桃子采摘周期拉长到100余天,撬动了一条覆盖技术输出、标准制定、农户赋能、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这里每一颗果子,都是论文里的数学模型种出来的。”杭州富阳的种植大户高增新尝试了哈玛匠果园种植模式后,一斤以上的特级桃产量大增,能卖30多元一颗,实现了增收致富。他现在既是果园经营者,也是哈玛匠品种试验的“数据合伙人”,正在将科学种植模式推到桐庐等更多地方。 ![]() 对每棵桃树做“职业规划” 在华为上海练秋湖研发中心对面,无人机航拍下的哈玛匠果园,呈现令人惊叹的数学之美——每株桃树严格遵循60度开角,形成错落有致的“绿色穹顶”。这种颠覆传统的两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形,藏着黄伟从日本带回的产业洞察。 多年前,黄伟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日本的“桃仙人”——日本山梨县果农有贺浩一。在对方的启发下,黄伟投身种桃事业。 “目前世界95%以上的水蜜桃栽种品种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上海,但国内桃产业产量大,品质却不足。”黄伟告诉记者,回国后投身农业的最大动力就是,想专注品质,培育出“全世界最好吃的桃”。 将“靠天吃饭”的农业种植细化为可量化的一套科学标准,是黄伟选择的道路。 在上海农科院指导下,黄伟探索“两主枝自然开心形”种植法,把果树种成“专利矩阵”。在这种种植模式下,桃树排列有序,树与树之间留有充足的空间。每棵树的树冠呈圆盘状,果实集中生长在离地面两米左右的高度,枝头上的桃子分布均匀。 “与传统果园密集种植来提高产量不同,我们这种方式能让每一根枝条都充分接受阳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果实生长。”黄伟说,一棵桃树理想的出品数量应该控制在500只以内,从而打破传统桃园“密植低效”的魔咒。 “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模式,是哈玛匠果园另一优势。在哈玛匠的试验田里,技术人员正对着桃树调试反光膜,利用这一工具能够有效提升桃子的糖度以及色泽外观。 除了广泛应用反光膜提高果实品质,农场还引进生草覆盖改良土壤、精准测土施肥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水肥管理的精准控制。 “我们每棵桃树配备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数十项生长指标,未来有望引入数字孪生系统。”据黄伟介绍,哈玛匠果园里的每株桃树都有专属成长档案,由技术员对桃树做职业规划,“花芽分化期控氮补硼,膨大期精准补钾,就像给运动员定制训练计划。” 在去年的几次台风天气中,哈玛匠果园的“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模式大显身手,由于提前数小时启动防护预案,避免了上百万元的损失。 ![]() ![]() 重构桃产业生物钟 桃产业发展的最大拦路虎,就是桃子的采摘周期问题。传统模式下,桃子的采摘周期只有20天,大量桃子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价格卖不出不说,一旦滞销会造成巨大浪费,桃农也利益受损。 “大家都知道水蜜桃一个星期卖不掉的话就会烂,上海的桃都是7月15日出来了,8月5日结束了,采摘期仅20天,无法支撑行业健康发展。”黄伟说。 但在哈玛匠的“桃宇宙”中,早熟的姬小夏金阳5月泛红,晚熟的桃梦香9月飘香,70多个品种接力演奏长达100天到120天的甜蜜交响,破解了“集中上市魔咒”。 这背后的时空密码就是科学育种,多品种培育。哈玛匠果园面积不算大,但品种多达70余种。相比上海一般桃子7月底至8月中旬的上市时间,这里桃子的成熟期从5月20日起,可持续至9月20日,且每个月都有2—3个特优品种成熟,极大延长了桃子的品尝期,重构桃产业生物钟。 好的土壤才能种出好的水果。2011年前,哈玛匠果园有机质含量1%,现在上升至3%(地面下30厘米)。“土壤里,藏着中国桃业复兴的密码。”黄伟表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培育桃树的关键。 在建园初期,黄伟清理出1000多车塑料垃圾,制定“乱扔罚款”铁律。他还打造了一条有机质特供链,定制羊粪肥,不断压豆饼、花生,保留生草改良土壤结构,形成“草与树”的共生哲学。 ![]() ![]() 特级桃可以卖到88元一颗 除了科技,一颗匠心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浦东新区的某个农业合作社,分拣线上的桃子正经历“高考式选拔”——糖度、果径、着色度等多项指标实时监测。这套由哈玛匠输出的标准化体系,正在重塑上海桃业生态。 据介绍,哈玛匠果园从育苗到采摘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管理。这种严格的管理确保了果园桃子的高品质。随机测试显示,哈玛匠果园的桃子糖度普遍在13至14度以上,远高于市场上普通早桃8度左右的糖度。部分品种在完全成熟后,糖度甚至能超过20度。 桃的整个生长期,会有3—4次疏果作业,为提高桃子的品质,果园对每一棵果树出产的果实都有数量和质量上的控制,“我宁愿要300个特级果,也不要600多个B级、C级果。”黄伟说。 为进一步细化标准,哈玛匠果园引入农产品分级制度,将成熟收获的桃子用无损测糖仪进行筛选,分成四个等级,T(特)级、A级、B级和C级,价格依次递减。其中,品质最好特级可以卖到88元一颗。 在进园区的第一排桃树前,竖着一个明晃晃的招牌,上面写着哈玛匠果园的六大“坚持”:坚持不使用化肥、坚持施有机肥、坚持土壤改良、坚持不用除草剂、坚持杜绝白色垃圾、坚持公园的理念, “是只顾眼前利益还是要长远利益,要算一笔发展的大账。”黄伟还告诉记者,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在青浦区支持下,正在推动“金柿”计划,将培育多年的柿子品种推广到千百个农户的宅前屋后,带动农民增收。据悉,哈玛匠果园计划2~3年内在青浦区种植5万棵柿子。 撕开哈玛匠桃子的定制包装,果香中飘落一张彩叶——上面可见这株桃树的生长全记录。 在青浦区、上海农科院以及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支持下,哈玛匠果园通过十多年耕耘,不仅仅种出了多甜的水果,还让“上海水蜜”上升为“上海标准”,进而构建“科技研发-标准输出-资本聚合”的现代农业系统。当中国更多农田装上来自上海的“中国芯”,乡村振兴的叙事必将升维。 ![]() ![]() 原标题:《一颗水蜜桃为何能卖88元?记者到上海这个果园一探究竟……》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被采访对象供图 李成东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成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