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诉讼时效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12:28:09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简单来说,如果权利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法律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么一旦时效期限届满,即使权利事实上仍然存在,义务人也可以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法院将不再对权利人的请求给予保护。 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 1. 促进法律关系的稳定; 2. 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 3. 降低交易成本; 4. 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提高经济资源的利用率。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三年,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果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法院将不予保护。此外,存在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针对某些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意味着权利本身及请求权消灭,只是义务人获得拒绝履行的抗辩权。如果权利人在时效期限届满后仍然行使请求权,虽然法院可能不予保护,但权利本身并未因此消灭,权利人仍可通过其他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