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钱从哪来?看“生财”之道→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5:24:00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近日正式对外发布。有钱才能消费,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放在了八大方面的首位。促进增收有哪些举措?覆盖了哪些人群?怎么拓宽“生财”之道?一起来看快问快答↓ Q 居民增收为何如此重要? A: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表示,对于居民来说,手里能够用于消费的可支配资源的多少,是直接决定了消费行为。就业饭碗端得牢不牢,钱包鼓不鼓,其实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之前很多促消费政策,可能更多集中于消费的具体品类如何增长的难点堵点问题。这次行动计划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直面消费能力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要以更厚实的消费能力来激发消费意愿。这次行动方案在打牢消费能力基础方面,既要提高收入,又要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其中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本次行动方案瞄准了消费不振的痛点,能够以更有力度、更加精准的举措提振消费能力,进而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Q 促进增收有哪些举措? A: 行动方案中,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的具体举措一共四条: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其中包括,结合形势变化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此外,行动方案首次在促消费的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目的就在于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 ![]() Q 覆盖了哪些人群? A: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表示,行动方案中提出来的城乡居民,基本上就实现了全覆盖,不管您是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就业的人员,都是包含在内的。通过促进一些重点行业就业支持、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举措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第二种就是打零工从事零散临时性工作的人员,给他们提供一些信息技能培训,增加收入来源等。 还有一类是失业人员,主要是强调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再就业来实现收入增长。 另外,也有退休人员,适当提高基本养老金。 一些重点群体,如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还有一些困难群体等,会通过精准激励带动整体增收。 Q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A: 万喆介绍说,财产性收入渠道,它实际上是指居民通过自己所拥有的财产。 一种是利息收入,一种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还有一种是租金收入。 另外,也有财产增值的收益,就包括居民所拥有的财产,像房产、土地、艺术品,在出售或者转让时实现的收益,还有就是知识产权的收入。 Q 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 A: 万喆说,增收途径有几方面: 加强金融创新,包括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合居民投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基金等。 稳住楼市和股市。为居民的房产和股票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更好的环境。 盘活农村资产,包括推进农村土地的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盘活闲置农房土地。 最后也要注意知识产权的运用,鼓励居民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经济收益。 Q 此次农民增收政策有何不同? A: 提高农民收入也是增收的重中之重。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还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 ![]() 万喆分析称,过去促进农民增收多侧重于单一的农业生产环节或者简单的劳务输出。这次方案更加强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更多可以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 健全种粮的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和制度创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更加突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比如特别提到要发挥大型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带动普通农民增收,而且也更加关注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增加工资性的收入。 THE END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作者:杜秀萍;原文有微调;图片来源:央视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精彩推荐 ● 世界戏剧日|曲尽其妙,“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您了解多少? ● 社科荐书丨《北京文化通志·城墙与城门卷》 ● 地震后,“心理震动”如何平复? ● 税收违法七大雷区,观看短视频避踩雷 ● 个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发布!这些问题你了解吗? ● 抗日谍战系列:百花深处(二) 来源: 京社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