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春雨润泽中原沃土——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谱写春耕备耕新篇章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2:55:00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2025年初春的中原大地,机械轰鸣与金融活水的脉动交织成曲。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国家队,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以金融为笔,在春耕备耕的广袤土地上全力挥洒着墨。从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到太行山麓的特色产业带,从信阳茶山的青翠叠嶂到焦作怀药的药香弥漫,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实践正助力重塑现代农业生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筑牢乡村振兴底盘 “河南熟,天下足。”作为全国粮食产量第一大省,河南的春耕备耕关乎国家粮仓的安全。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乡村振兴5年过渡期的关键节点,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将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以金融力量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今年以来,河南中行涉农贷款超1200亿元,较去年末新增70多亿元,主要投向周口、商丘、许昌等省内粮食主产区。 “作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金融主力军,该分行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乡村振兴政策作为发展指引。我们正从单一信贷支持转向全要素赋能,让金融成为粮食产能提升的‘倍增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金融服务方案》的实施,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有效落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该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破解融资痛点 创新产品重塑农业金融生态 面对农业“靠天吃饭、抵押不足”的难题,该分行构建起“三维”创新体系:在担保方式上,联合省农担公司推出“见贷即保”模式,将审批时限缩短至48小时;在服务对象上,开发“新农人成长贷”,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技术评估+信用贷款”组合方案;在周期管理上,创设“粮食生产周期贷”,根据特色农产品等作物生长阶段动态调整还款期限。 目前正是信阳毛尖的收购旺季,浉河区茶叶合作社负责人张先生感叹:“以前贷款要等采茶季结束才能还款,现在根据鲜叶收购进度分期偿还,资金周转灵活多了。” 该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南省每个地方都有特色产业,中行根据各地特色,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针对特色行业的方案,如洛阳的“蝎子贷”、焦作“山药贷”、信阳“茶叶贷”等。相比传统涉农贷款,这些产品利率更低,期限设置更灵活,可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销售回款周期制定,担保方式也灵活多样,切实降低了农户融资难度。 目前,该分行已创新了数十种地方特色金融服务模式,随着这些特色模式作用的逐步显现,对推动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延伸产业链价值 激活乡村经济“造血”功能 从“田间”到“车间”的跃迁,也体现着该分行的战略眼光。在焦作武陟县,焦作中行打造“小麦产业金融生态圈”,为某粮食深加工企业提供100万元贷款,用于改进生产线,该项目投产后,不仅带动周边农户粮食销售,还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产业升级,带动周边20万亩优质麦种植溢价15%;在信阳,信阳中行创新推出的“茶旅融合贷”支持当地8个茶文化体验园区建设,让茶农在收获茶叶的同时拓展了茶山旅游业态发展。 记者了解到,该分行计划常态化开展春耕支持模式,进一步构建“金融+产业+科技”长效服务机制。一方面,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根据产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打造“强金融服务、助产业振兴、创科技赋能”的一体化长效服务机制,努力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原样板”。 未来,该分行将持续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与各级政府、农担公司等涉农主体合作,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润泽乡村热土,共同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