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无效协议如何认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2 10:21:23    


协议无效的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具体情形包括: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协议: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正确理解协议的内容和后果,因此其签订的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虚假意思表示:

行为人在虚假的意思表示下签订的协议,即双方并没有真实的意愿进行交易或达成某种协议,该协议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如果协议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了公序良俗,那么这样的协议也是无效的。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如果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协议,同样会被认定为无效。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协议约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也会被认定为无效。

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由于其行为目的违法,因此合同无效。

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无效合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其损害行为本身即构成了合同无效的理由。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故无效。

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条款:

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因其违反了基本的公平正义原则,故无效。

综上所述,协议无效的认定主要围绕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协议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是否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因素进行。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根据上述情形综合判断,确定协议是否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