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什么情况要立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2 01:07:09    


立案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有犯罪事实:

这指的是客观上存在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且该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立案时,并不要求查清整个犯罪的过程、具体情节或犯罪人是谁,这些问题应在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过程中解决。有犯罪事实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这指的是根据法律规定,需要对犯罪行为人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犯罪事实发生,但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不应立案。例如,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死亡或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都不应立案。

此外,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如逃税案和抗税案,还有具体的立案追诉标准。例如,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应予立案追诉。

在实际操作中,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综上所述,立案是一个严谨的法律程序,必须基于有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两个条件。在具体案件中,还需参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立案追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