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叶可食用根可入药的植物—鹿药可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快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9 09:53:19    


鹿药为药食两用的植物,食用的鹿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野生资源分布广泛,当地农民采收后鲜食或开水煮后晾干储藏,在滇西北地区也有企业参与采收、加工和销售,进行商业运作,这样势必造成人们盲目地对其进行掠夺式采收。

另外,鹿药植物茎多为单生,春季幼嫩茎叶被采集后,影响了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及地下茎的生长,从而影响植株来年的生长,造成野生资源的严重破坏。如果能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大规模的快繁鹿药,定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1、品种简介

鹿药 (Smilacina japonica A.Gray),别名偏头七、山糜子、磨盘七、盘龙七、螃蟹七、土飞七、小鹿药。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和根供药用,也可做野菜(山糜子)食用,属保健天然食品。根状茎短或伸长,直立或匍匐,有的具膨大节;茎单生直立,圆柱状,上部稍倾斜,具毛或无毛;叶互生,纸质,被毛或无毛,着生于茎的上半部,通常具4~9片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浆果近球形,初期绿色,成熟后呈红色、黄色或紫红色,多具1~2枚种子,少数多枚种子,种子坚硬。

鹿药多生长在林下、林缘、灌丛和水旁湿地等阴湿处,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多分布于900-1950米的高海拔山区。鹿药耐寒,耐低温,耐阴湿,忌强光直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宜生长在凉爽湿润气候的地方。

2、应用价值

食用:鹿药属植物中可食用的种包括紫花鹿药、窄瓣鹿药、长柱鹿药、西南鹿药、管花鹿药、高大鹿药,以及分布于吉林省东部山区的鹿药。有些种是受人们喜爱的山野菜,从其出苗一直到开花前都可采摘食用,鲜食或干食,炒食或煮汤,味道苦凉微甜,清香独特鲜美。它的营养价值在于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

但其幼苗极易与有剧毒的鹿莲 (学名藜芦) 的幼苗相混淆,所以购买时其主要区别是山糜子叶背面无光泽、灰绿色,有毛,叶表面光滑,开叶后为两侧不规则生长,地下有横走的根状茎,而鹿莲叶背面有光泽、鲜绿色,叶表面有皱褶,开叶后为四面规则生长,地下仅有一条向下的直根。所以购买时需要注意,避免造成食物中毒。

药用:可药用的种包括鹿药、管花鹿药、高大鹿药、紫花鹿药、长柱鹿药等。以根及根茎入药,具有补气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功能,我国民间常用于治疗劳伤,风湿骨痛,神经性头痛,乳腺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等,制成煎剂服用或捣烂敷用。药理研究表明,鹿药具有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鹿药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有抑制人肺腺癌SPC-A-1细胞生长活性的作用;对人肝癌细胞 (SMMC-7221) 和人结直肠腺癌细胞 (DLD-1) 亦有抑制作用。

3、繁殖技术推广

鹿药的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和根茎繁殖,播种繁殖要在4℃条件下经过140-150天低温层积处理,之后在20-25黑暗条件下,经过50-60天发芽,已经萌发长根的鹿药种子在室温条件下需经过6-8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地上部分,且当年生长的幼苗非常弱小,地上部分仅长出1-2片真叶。所以一般产生中以根茎繁殖为主。

这些条件限制了大规模产业化种苗的生产,无法快速得到优质的鹿药种苗。若采用开源创众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快繁鹿药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该技术只需一小段(1~2厘米)带芽点的微材料,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进行培养,可迅速大量的获得优质鹿药种苗。

该技术适应性极广,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大规模生产成本低,繁殖系数高,一年四季都可进行连续快繁等优越性,是在植物快繁领域中伟大的创新技术新体系,也是极易形成产业化的重大科技成果。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市场对鹿药纯苗木的需求。引用该技术繁殖鹿药将能创造出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