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需要护理吗?应该怎么保护它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9 08:08:08 嘴唇是非常辛苦的器官: 1,势单力薄——相比较于普通皮肤,覆盖在嘴唇上的那层皮特别“薄”,所以hin容易受伤; 2,工作超多——不仅是食物的第一入口,容易接触各种过敏源和病原体,还要负责复杂的社交功能,要会说话要会哭哭笑笑…… 所以,嘴唇和嘴唇周围的皮肤很容易生病→干裂/蜕皮都是小问题,红肿/丘疹/水泡/溃疡……也会不时来骚扰。 那么唇部疾病反复发作是单纯的唇部问题还是身体的系统性问题?到底应该怎么保护嘴唇这个小公主?今天来聊聊 嘴唇又单薄又敏感 人体所有部分都覆盖着“皮”, 主外的叫“皮肤”, 主内的叫“黏膜”。 保护人体免受外界侵犯的是"皮肤" 皮肤是人体的“城墙”, 所有的风霜雨雪细菌病毒灰尘, 都被皮肤挡在外面。 无论是皱纹增多, 还是头发变少, 都是皮肤为身体做出的牺牲。 (想了解皮肤的工作,请点击这里) 覆盖人体内部器官的叫“黏膜” 覆盖于人体内部器官的就叫黏膜。 例如口腔黏膜/鼻黏膜/胃黏膜等。 黏膜因为在内部工作, 不用处理皮肤面对的"外来入侵"工作, 所以不需要像皮肤那么“厚实”。 唇部在皮肤和黏膜的过渡区域 唇部所在部位,非常特殊! 是一个出入口的地方, 在皮肤和黏膜的过渡区域, 是很多病毒细菌发现的人体突破口。 ![]() 1、结构上:嘴唇的皮肤很薄 唇部需要一定的敏感性来迎接食物, 所以嘴唇表面不像皮肤那么厚, 而呈现出了薄薄的、透明的样子, (一层薄膜下就是肉,所以是红色的) 并且没有角质层/腺体/色素/毛发等。 因为角质层担负着保持皮肤湿润的功能, 所以嘴唇是很容易干燥的。 ![]() 2、功能上:嘴唇的工作繁重 靠近嘴唇的皮肤叫口周皮肤(白唇); 最内层的叫唇黏膜,是湿润的, 而红色的嘴唇, 就是口周皮肤与唇黏膜的过度区。 ![]() 这个区域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特别敏感, 常年担负着吃吃喝喝和各种社交任务, 要会笑,也要会嘟嘴。 自身单薄、抗击打能力弱, 工作却繁重又危险重重, 所以,在各种病毒细菌过敏源眼里, 唇部就是身体的一个弱点。 不同类型唇炎的发病原因 因为嘴唇是人类身体的“弱点”, 自然不会被各路“敌人”放过。 所以几乎人人都有过嘴唇不舒服: 水泡/红肿/蜕皮/干裂/瘙痒…… 以上都属于唇炎会有的症状。 寒冷的气候会加速带走唇部的水分, 让唇部产生细小的干燥裂纹, 因此秋冬季是唇炎的高发季。 ![]() 唇炎可以是一种孤立发生的疾病, 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 或者局部感染的一部分。 作为孤立疾病的唇部炎症 最常见的仅发生在唇部的炎症有: 接触性唇炎、剥脱性唇炎和口角炎, 较少见的有光线性唇炎和腺性唇炎。 接触性唇炎 接触性唇炎是由于接触了过敏原: 会红肿/渗出/结痂/干燥/皲裂/浸润肥厚 唇部的不适还会蔓延至口周皮肤。 门诊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有: 唇膏/化妆品/洗面奶。 容易被忽视的过敏原有: 1.牙膏中的防腐剂/香精/表面活性剂、 氟化物以及天然动植物萃取物, 2.牙科材料中的金属镍和树脂等。 3.长期接触单簧管或萨克斯管等乐器。 剥脱性唇炎 剥脱性唇炎主要表现为为: 唇红过度角化、结痂和脱屑, 多从下唇中部开始, 逐渐扩展至整个下唇或者双唇, 严重者伴明显疼痛, 影响进食与说话。 多发于精神紧张焦虑的年轻女性, 长期反复地舔唇、咬唇、 吮吸或撕剥唇部皮肤可加重病情。 口角炎 口角部位的皮肤及邻近黏膜发生炎症, 表现为口角部位皮肤发红/渗液结痂, 长期发作可使皮肤粗糙/皲裂/脱屑, 常对称分布,张口时伴有裂痛。 致病原因有很多,例如: 牙齿脱落或者假牙位置不合适, 导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 口角部位发生褶皱, 致使口角部位皮肤黏膜长期浸渍导致。 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增加黏膜脆弱性, 以及念珠菌感染、唾液分泌过多等 也会导致口角炎的发生。 光线性唇炎 光线性唇炎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和运动员, 病情轻重与日照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常表现为下唇脱屑/皲裂/肿胀, 长期照射可发生黏膜白斑甚至癌变。 系统性疾病相关性唇炎 这类唇部疾病常伴随系统性疾病 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是: 由于特应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 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而产生的唇部疾病。 嘴巴上火可以自愈 俗称的嘴巴“上火”常单侧发生, 是唇炎的一种。 医学上称为“单纯疱疹”, 是因为病毒感染所导致。 开始的时候局部有红斑、烧灼感, 会迅速发展为成片的针尖大小的水疱, 之后会慢慢干燥、结痂。 当人体免疫力正常的时候, 病毒受到控制,并不会嘴上起疱疹, 只有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才会。 因此这种唇部不适常在感冒/发热后, 以及机体免疫状态低下的时候反复发作。 通常注意休息,保持皮损局部干燥清洁, 防止继发感染即可自然痊愈, 一般情况下7-10天自愈, 必要时可用抗病毒软膏改善症状。 (例如: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乳膏等) 自行用药有哪些误区? 唇炎多数情况下不合并细菌感染, 滥用抗生素软膏容易导致: 1.唇部菌群紊乱,加重唇炎症状; 2.易于培养耐药菌,让唇炎反复发作。 ![]() 外用激素可能会改善唇部症状, 但由于唇部皮肤非常薄嫩, 对激素敏感, 普通人通常不能很好掌握用药量, 使用频率及使用时长, 容易发生激素依赖、色素沉着、 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唇部仅有干燥/脱屑/皲裂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先加强局部滋润。 如出现单侧簇集水疱, 有既往口唇单纯疱疹反复发作病史, 可尝试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或喷昔洛韦乳膏, 但如果一周无好转,建议及时就医。 如唇部急性肿胀、明显渗出, 或者唇部症状经久不愈, 建议尽早就诊。 怎样预防唇部疾病? 想要保护嘴唇、预防唇部炎症, 1、不要让嘴唇过于干燥。 当感觉嘴唇干裂热痛的时候, 需要挑选合适的润唇膏。 润唇膏的成分要简单, (最好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及透明质酸钠), 可以有效保湿、修复唇部皮肤屏障; 2、保湿的同时避免接触过敏源。 例如,避免接触湿纸巾/辛辣食物, 含香料的餐巾纸/容易过敏的水果汁等。 有时,含氟牙膏也可能导致唇炎, 在唇炎发作期间也要注意牙膏的选择。 3、纠正舔嘴唇的坏习惯。 舔唇、吸吮等不良习惯会因为 唾液中的消化酶会直接刺激唇部皮肤 并且形成利于细菌定植的唾液浸渍区。 此外,唾液中的水分蒸发会带走 本来就不富裕的唇部水分, 形成越干越舔,越舔越干的恶性循环。 常见问题和误区Q&A Q: 口角炎是不是补充点维生素B2就可以啦? 口角炎是唇炎的一种,其病因复杂,可能和机械因素/感染因素/营养不均衡有关,具体发病机制不明。但角质细胞的分化或增殖紊乱可能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并不是老百姓所说的补充维生素B2就可以治愈那么简单。 Q: 现在流行自制润唇膏,真的纯天然就安全吗? 现在流行用蜂蜜、芦荟、精油等DIY纯天然润唇膏,但从原料、成分配比、制作工具及制作过程中都缺乏质控,安全性难以保证。 Q: 患了唇炎需要忌口吗? 食物过敏引起的唇炎的发生率不高,比较常见的是芒果、凤梨等热带水果。如饮食与唇炎发作有明确关联,则应忌口,避免再次食用。其他因素如烟酒、辛辣食物与唇部皮肤接触,或者食物的酱汁、调味剂、食品添加剂接触或残留在唇部,也容易诱发唇炎,因此需要尽量避免进食,或进食时直接入口。 Q: 每天做唇膜是不是可以更好地护理唇部? 唇膜可能含有角质剥脱的微晶颗粒,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唇部屏障功能受损;有的美眉为了营造嘟嘟唇,每晚使用保湿的唇膜厚涂过夜,也可能导致唇部皮肤过度水合,甚至导致唇部正常菌群的紊乱。因此不推荐过度使用唇膜。同样,唇膏、漂唇、纹唇等都可能刺激唇部皮肤诱发唇炎。 总结 很多人会觉得唇部疾病治标不治本,主要还是没有找到疾病的病因或者诱发加重因素。如果我们能做个有心人,能够找出症状和可疑病因的关联,并积极加以预防,是可以很好地控制唇炎病情的。 唇部如果反复发生问题,一方面需要根据唇炎的蛛丝马迹去积极排查全身性系统性疾病,比如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另外也需要寻找是否有心理因素,积极舒缓情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