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限制转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1:04:39    


限制转让是指对某些物品或权利在转让过程中设定一定的限制条件,使其不能自由买卖或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转让。这些限制通常基于法律规定、行政法规或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限制转让的情况:

法律依据的限制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条,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必须遵守相关规定。

《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了三种情况下禁止转让,包括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以及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特定物品或领域的限制

某些物品如烟草、农药、化肥、酒等因实行专卖制度而受到限制,只有国家指定和特许的企业才能经营。

在一定期限内,如租赁期间的房屋,所有人必须提前通知承租人,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转让的限制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且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在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股份总数的25%,且在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离职后半年内也不得转让所持股份。

其他特殊情况

某些合同权利,如基于个人信誉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可能因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居住权不得转让,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也不得出租,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综上所述,限制转让的规定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合同约定以及特定行业和公司的内部规定。了解这些限制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